“类”聚新共识,创芯精准行。2022年8月21日,《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巡讲来到第二站—长沙。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周蓉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子曙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王守满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肖恩华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李敏教授对专家共识进行了精彩解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石亮荣教授团队的“恶性肿瘤穿刺样本来源类器官建模技术体系研究”在会上宣告正式启动,来自多家医院数个学科的参会嘉宾围绕类器官药敏检测如何临床应用及推广展开了激烈讨论。
专家致辞
大会在李平教授在致辞中开始,李教授表示:两部类器官药敏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接连发布,不仅让更多的临床医生了解这项体外药敏技术,而且对如何合理、规范地应用类器官技术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李教授展望通过肿瘤类器官药敏技术的转化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动肿瘤精准治疗快速发展,更好地造福于广大患者。
共识解读
李敏教授结合国内外前沿进展及自身独到见解对《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肿瘤精准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涵盖肿瘤类器官的定义、类器官培养的技术步骤、检测药物的选择、类器官药敏结果的评价标准、样本的保存运输手段、类器官免疫共培养技术前沿进展等类器官药敏检测流程的多方位内容。
启动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石亮荣教授团队的彭畅立博士向与会专家分享了“恶性肿瘤穿刺样本来源类器官建模技术体系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对象等方案细节。该临床研究的正式启动,有望解决穿刺来源样本类器官培养成功率偏低这一瓶颈。
大会总结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廖伟华教授最后做大会总结,他期待与兄弟学科相互学习和帮助,进行类器官临床研究,在个体化精准治疗中为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并进一步体现学科的价值。